食用油檢測儀器廣泛應用于餐飲、食品加工與市場監管領域,可快速檢測食用油的極性組分(TPA)、酸價、過氧化值等關鍵劣變指標,判斷油品是否過度加熱或重復使用。然而,在高溫、油煙復雜的環境中,常因探頭污染、校準失準或操作不當導致讀數異常、誤報警或設備損壞。掌握食用油檢測儀器常見問題的診斷與解決方法,是確保其結果可信的關鍵。

1、測量數值漂移或重復性差
排查探頭是否污染。長期使用后,油污、碳化物附著在傳感器表面,影響熱傳導與電化學響應。應立即停機,用專用清潔布蘸取無水乙醇反復擦拭探頭,直至表面光潔。避免使用硬物刮擦,防止損傷敏感涂層。清潔后需重新校準再使用。
2、無法開機或屏幕無顯示
檢查電源適配器是否連接正常,電池是否耗盡。嘗試更換電源線或充電。若仍無反應,可能是內部電路受潮或短路,尤其在高濕油煙環境中。應將儀器置于干燥處靜置數小時,再嘗試開機。嚴禁在油污未清理時通電,防止腐蝕電路板。
3、校準失敗或提示“CALERROR”
校準是保證精度的核心步驟。使用前必須在室溫清潔油(如新大豆油)中進行校準。若校準失敗,檢查:
校準油是否純凈、溫度是否在儀器要求范圍(通常20–30℃);
探頭是否浸入油中,未接觸容器壁;
校準程序是否被中斷。
建議每檢測10–20個樣品后重新校準,確保數據準確。
4、測量時間過長或無響應
可能因油溫過低(<50℃)導致粘度增大,影響傳感器響應。應將待測油樣加熱至儀器推薦溫度(通常80–180℃)。確認探頭與主機連接是否牢固,接口有無氧化。若為無線型號,檢查藍牙連接是否穩定。
5、酸價或過氧化值檢測結果異常
此類化學指標檢測依賴試劑與電極。檢查試劑是否在有效期內,有無變色或沉淀。電極膜是否破損或干燥。每次使用后應按說明書清洗電極,并浸泡在保護液中。避免將不同項目探頭混用。